最近,林女士的愛人得了噪音性耳聾,醫生建議他們應當生活在一個安靜的環境里。然而樓下的公交車站卻讓林女士一家難以遠離噪音。為此,她希望公交車站能移址,可是這一想法又遭到了渴望方便出行的居民的反對。
  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中發現,公交公司在選擇公交站地址的時候,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難題:如何既要方便居民出行,又能避免給居民帶來噪音。
  公交集團有關人員表示,由於目前公交場站的設立應與居民樓保持多少距離的規定還沒有出台,場站設立只能根據居民數量和乘客要求而設立
  現場
  車站緊鄰居民樓
  居民難忍公交噪聲
  “車輛進站,請註意安全。”溫馨的報站聲對於家住朝陽區常營民族家園的林女士來說,卻頭疼不已。
  昨天下午,按照林女士的描述,北青報記者來到民族家園小區。56號樓南側的公交車站距離居民樓的直線距離僅20米左右。這個公交站有911路和506路兩趟公交車經停,而在馬路對面,除了911路外,還有583路公交車經停。
  正值下午時分,就在公交車西側的大排檔開始營業,不少進餐的食客紛紛將車停放在馬路旁,公交車進站時也不得不反覆播放著“車輛進站,請註意安全”的錄音提示。此外,北青報記者還不斷地聽到公交車剎車聲和啟動時發動機的轟鳴聲。
  “公交車每天早上5點多就開始運營,一直到晚上11點多還能聽到剎車啟動的噪音。”說起這些,林女士有些無奈,“尤其到了夏天,天熱時晚上休息都不能開窗通風。現在睡在床上,聽著窗外公交車的發動機聲,我都能分辨出車的行駛方向了。”
  講述
  家人患耳疾
  盼公交站遷址
  自打2012年搬到小區居住後,雖然飽受公交車噪音的困擾,林女士一家也只是覺得忍一忍就好了。而就在兩個月前,林女士的愛人王先生出現了頭暈、聽力下降的癥狀,有時和人正常交談聽人說話時都感覺到耳朵疼。最終,王先生在上個月被同仁醫院診斷為噪音性耳聾。
  “當時醫生說這個病就是長期生活在噪音環境里才會引發的,還問我愛人有沒有長時間戴耳機聽歌的習慣,或喜歡去KTV、酒吧,還是在廠礦上班。”林女士說,這些情況都被她一一否認,“我愛人就是坐辦公室的普通員工,也沒有大夫說的那些不良習慣,我總是擔心他的耳聾與窗外的噪音有關。”
  林女士說,醫生告訴他們噪音性耳聾不好治愈,為了不讓癥狀持續惡化,最好是能遠離噪音。因此林女士才希望公交部門能夠考慮到公交車站的噪音問題遷址。“我也不是要求他們取消這個站點,要是能稍微搬出一百米就好了。”林女士說。
  發現
  公交站遷址
  居民也有意見
  北青報記者發現,常營民族家園小區地處東五環外,居住著過萬的人口,公共交通主要依靠小區周邊的十餘條公交線路與市區連接和與地鐵6號線接駁。公交車成為當地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
  和林女士同住小區的白先生就對公交站搬遷持不同看法。白先生在四惠一個文化創意園工作,每天都要乘坐506路公交車從四惠回家。“現在公交車站的位置距離小區很近,如果重新選址,那坐車就不方便了。”白先生說,因為自己從事IT工作,有時下班時間很晚,而直達樓下的506路車正好能運營到晚上11時,對他來說特別方便。
  昨天下午,北京公交集團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居民遇到公交場站存在擾民問題,可向北京交通服務熱線96166反映。工作人員將根據居民反映的情況進行現場勘查,再根據具體情況做進一步處理。
  觀察
  居民之爭:
  要安靜還是要出行
  北青報記者發現,有關公交車因擾民搬遷的話題早已不是新鮮事,類似的窗外噪音與出行方便之爭,已持續多年。
  早在2010年2月,因朝陽區百子灣家園部分業主反映公交車擾民,495路公交車最終決定不再穿行小區,原來設置在小區里的站點分別被北移、東移到小區外。
  在此之前,有居民對穿行在社區里的公交車帶來的噪音和堵車問題反映強烈,多次向公交部門要求公交車調整運營線路。
  曾有網友表示,“不能由於一些人反映擾民就把公交站點給挪了,要考慮下大家的意見,這對上班趕時間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最終,在挪與不挪的爭論聲中,495路公交車新場站還是在當年2月8日啟用。
  丰台區馬家堡鳳竹苑小區也遇到此類問題。由於公交站距離小區不到10米,讓小區臨街居住的業主感到十分鬧心。而小區中也有部分業主認為,靠近小區的公交站方便了他們的出行,建議即使更改公交車的駝鏡悖膊灰嗬胄∏丁�
  最終,今年4月,社區的這個問題在區人大代表的參與推動下,經過綜合權衡,公交車站被向東遷移了50米。
  聲音
  公交場站距離居民樓遠近沒有標準
  對於市民提出公交車噪音擾民一事,記者走訪了公交集團相關人士。據稱,由於小區內為公交車提供場站面積有限,公交場站緊鄰居民樓現象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對於公交場站的設立,應距離居民樓保持什麼樣的距離這一問題,公交集團負責人表示,由於目前公交場站的設立應與居民樓保持多少距離的規定還沒有出台,場站設立只能根據居民數量和乘客要求而設立,有些地方剛剛設立好場站或者站台,就立即建起居民樓,反映聲也隨之出現,公司只能將車站移動一下位置,要是反映人多了,還得與當地政府協商,處理好站台移動這一難題。文/本報記者李強
  鏈接
  咱家窗外的 “擾民聲”
  除了靠近小區的公交站帶來的噪音問題,其實就在咱身邊兒,窗戶外的“擾民聲”隨處可聞。
  廣場舞
  有人推開窗戶,就能看到風靡各個城市的廣場舞景象,晚飯後的廣場上,伴隨著高亢音樂起舞的大爺大媽們,既鍛煉了身體,也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可對於不少想利用難得的業餘時間休息的上班族來說,廣場上的音樂卻成為一種折磨。
  面對這樣的境遇,有業主甚至採取了潑糞、槍等更激烈的舉措向廣場舞“宣戰”。
  露天大排檔
  遍佈小區樓下的露天大排檔,也成為“窗外噪音”的典型代表。在食客大快朵頤、推杯換盞的歡愉盡興之中,也苦了緊挨著大排檔的居民們。
  不時傳來的行酒令,啤酒瓶相互碰撞的聲音乃至“酒鬧兒”之間的言語爭執,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成為每晚的“必修課”,即使是在夏天,也只能在門窗緊閉中帶著幾分“羡慕嫉妒恨”的情緒,眼睜睜地看著樓下食客享受露天環境里純天然的涼爽。
  學校廣播體操
  買房時業主都會關註的幼兒園、中小學等配套設施,也成了一種“窗外噪音”。需要日日忍受孩子們課間嬉戲和定時“廣播體操”喧鬧的居民,會大呼頭疼。可樓盤是否有完善的教育配套設施,也成為不少青年業主置業的重要參考標準。
  本版文/見習記者池海波(除署名外)
  線索提供/林女士  (原標題:公交站選在哪 要清靜還是圖方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popvmuntwt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